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科技期刊怎样迈向世界一流水平

科技期刊怎样迈向世界一流水平

发布时间:2022-01-30 11:33:24

1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期刊

在2016年的“科技三会”上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号召。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的整体能力持续提升,许多重要领域逐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科技创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具备了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开始了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科技期刊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支撑、推动、引领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而且担负着记录并传播我国原始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发挥学术引导和学术评价的作用。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科技发展需求和科技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掣肘之一,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中国要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不仅需要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成为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聚集地,还需要拥有一批具有一流国际影响力乃至全球顶尖水平的科技期刊。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不可能从零开始,建议从SCI数据库收录185种的中国科技期刊遴选出100种左右,根据各期刊现实发展重点策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打造为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期刊。

2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机遇

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新时代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源头和空间。报告指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未来,我国将更加强调原始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在2018年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我国已经进入建设科技强国的新时代,正在稳步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原创性、突破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记录、传播、总结这些来自本土的原创成果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创造了源头和空间。中国正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为新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7]。抓住高校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历史发展机遇,发挥科技期刊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从源头上推动我国科技期刊质量的提升,维护我国科技期刊的成果首发权,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学术评价主导权和话语权。卫星通信、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应用,将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全新的平台。2016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天通一号卫星,正在加速推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不久将实现随时随地使用由卫星提供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稳步推进,使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将进一步促进微信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升级,新媒体、新手段的融合将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我国正在完善科技管理评价体制,逐步改变唯SCI论文至上的评价体制,将引导国内学者将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8-10]。2018年,指出“要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科研诚信为基础,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评价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贡献,改变片面将论文等与科技人才评价直接挂钩的做法,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发展,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国内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和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印发《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等,科技部先后立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研究,中国科协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等,这有力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中国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的策略

做大做强我国的科技期刊,加速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一批具有很高国际影响力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期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出版体系是我们建设科技强国面临的一项紧迫的重大挑战,中国科技期刊由期刊大国迈入期刊强国,应协同行动、标本兼治,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3.1将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科技强国建设体系

国家科技和期刊相关主管部门从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全局出发,落实主席“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指示精神,整体策划制定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规划,推动科技期刊分类发展,借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做法,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通过一系列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把“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深化改革现有科技期刊运营模式,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办好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英文科技期刊和重要的中文科技期刊,引导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的具体要求和细则,让所有办刊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所有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全面释放,使科技期刊进一步履行为人民服务、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使科技期刊在助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向同行。

3.2提升科技期刊学术水平,跨媒体融合创新办刊模式,整合推进期刊集群化发展,实施期刊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出版体系平台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应及时把握前沿科技和学科发展动态,围绕国家重大工程,系统组织策划发表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统筹布局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布局,加强内容策划和约稿组稿,严格把控稿源、审读与编辑质量,创新内容生产和产品服务,优化期刊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媒体相互融合,新的传播方式不断出现,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融媒体是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利用无处不在的固定和移动网络平台,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借助微信等新型媒体,数字化复合出版科技论文,不仅容易实现内容的多途径传播,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扩大内容的受众面,而且可以促进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改变传统期刊小、散的“作坊式”自给自足、封闭式发展模式,从国家层面上做好科技期刊发展顶层设计,逐步整合科技期刊主办单位,形成集团合力有计划地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15-16],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切合国家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融合的有利契机,有步骤地打造一批类似Elsevier、Springer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平台。国家应重点策划打造一批高质量精品英文科技期刊,走国际化路线并参与到国际学术舞台竞争中,在国际化的洪流中接受检验,使之成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市场牌”。国内中文科技期刊应采取“立足国内,扩大国际影响”的策略,主打“展示窗口牌”,采取长英文摘要的模式,并注重英文信息的编排符合国际规范,积极加入国际各种相关数据库,便于国外读者的阅读和检索,这是引起国际同行学术关注最有效的途径。约组高水平论文、扩大传播渠道、申请国际数据库收录、加入国际开放获取平台、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宣传中国的科技期刊,通过提高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期刊网络,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依托行业学会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在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中转变服务意识,通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与纸刊融合相结合的模式提高科技期刊的传播力。

3.3加强编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编辑系列“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精尖且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高水平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期刊编辑的岗位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学术晋升、考核评价等方面,与科研人员一视同仁。在编辑出版专业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并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建设专业化职业编辑出版队伍;实施编辑出版专业“千人计划”,引进具有国际顶级期刊工作经验的高水平编辑领军人才,培育高精尖且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组建一只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国际化、高水平、高效率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使其懂经营、专业精、会运营,从而为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按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的标准优质稿源,加快审稿和出版速度,严把审稿质量关,广泛开展宣传,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