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8 08:23:25
1微信公众号始终注重“内容为王”
无论是何种媒介,“内容为王”的思想永不会过时,这也与媒体行业所谓的“内容创业”理念不谋而合[3]。对于医学科普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来说,内容是灵魂,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70年来,《大众医学》始终坚持“让医学归于大众”的办刊宗旨,始终坚持约请知名医学专家撰写科普文章,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作为《大众医学》杂志的新媒体平台,《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以纸质期刊内容为优秀,延续原创、科学、权威、公正的纸质期刊风格,在采写和管理上严把质控关,确保内容在鱼龙混杂的微信资讯中能对粉丝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中医养生、营养美食、防癌抗癌、家庭药箱等,并结合健康日、相关健康类新闻及热点话题进行相应的内容采编。《大众医学》的属性决定其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不可能新奇,也做不了心灵鸡汤和笑话,但是怎样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做得出色和生动,还是大有可为的。为了适应移动阅读、轻松阅读、快乐阅读的需求,微信公众号着重在文章选取、语言风格、图文搭配、排版形式等方面迎合读者需求,一反传统媒体严肃、严谨的风格,文字活泼、版面活跃,并酌情采用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做到不但有知识、有关怀,而且有料、有趣,在轻松活泼中传播健康。比如:在介绍中医推拿的科普文章中植入微信动图;将专家的科普讲座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在微信上展现;在周末的推送文章中配上编辑自己录制的音频,使读者可以边赖床边听、边做家务边听;将随期刊赠送的《健康锦囊》内容转化为微信公众号的互动游戏,实现媒体融合,并促进杂志销售。另外,《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还积极尝试医学纪实小说、健康散文等体裁,拓宽医学科普的涉及领域。
2微信公众号与期刊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在充分利用纸质期刊内容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新媒体产品,可以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将期刊的品牌和影响力延展至各终端平台,实现移动终端、互联网、纸媒等多种媒体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全方位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2]。在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大众医学》一直在探索其与纸质期刊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方法。微信公众号可以作为期刊内容延伸的阵地,补充期刊的不足。受版面限制,期刊中有些文章较长,编辑经常不得不忍痛割爱,对文章进行大幅删减。有了微信公众号,版面无处容纳的部分文字,可以做成“延伸阅读”“相关链接”等内容在微信公众号,同时生成二维码点缀于期刊文章后,读者有兴趣即可扫码阅读,无形中为有限的期刊版面进行了无限扩容。这样做的同时,也起到了为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的作用,一举多得。在微信公众号的栏目策划和内容制作中,《大众医学》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探索。比如,2015年,《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对各种健康类网络媒体和自媒体进行梳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海选”医术仁心并重、热心科普宣传的好医生,以专业进行分类,每周介绍一个专业的4~5位好医生。此栏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微信公众号对既往推荐的好医生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推送了相关链接,以方便读者查询。在此基础上,2016年1月《大众医学》杂志“特别关注”栏目进行2015年“妙笔仁心好医生”大盘点,介绍了一大批好医生,实现了微信公众号与纸质期刊的相互促进、完美融合。微信公众号推送图文的阅读量可以很好地反映其用户的关注度,也是评价一个微信公众号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4]。医学科普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可以适当借助健康新闻和热点话题,巧妙地将医学科普文章与之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微信公众号文章更好地传播。由于出版周期的限制,医学科普期刊很少涉及健康新闻,只能在健康新闻和热点事件的背后做文章,在深度解读和实用性上下功夫。而微信公众号的开通,使健康新闻有了立足之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效性,又是一种对期刊的补充和扩容。比如,2016年7月18日,“迟到”十年的HPV疫苗终于在中国大陆获批,受到广泛关注,其适用人群为9~25岁女性。关于HPV疫苗,《大众医学》曾多次刊文介绍,借这一新闻,微信公众号7月19日推送《等你等了10年,而我青春已逝》一文,从一直期待此疫苗上市的女性朋友的视角出发,介绍HPV疫苗与宫颈癌的相关知识,为读者解疑释惑。为了了解读者的真实想法,拉近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该文后还设计了一个小调查:看完这篇文章,“正当年”的你,想不想打HPV疫苗?“青春将逝”的你,还心存惋惜吗?“小美女”她妈,想给女儿接种吗?再如,2017年7月,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热播,最新剧情中,护女心切的“最强丈母娘”——薛甄珠因脑胶质瘤突然晕倒、很快去世,令人唏嘘不已。脑胶质瘤有这么凶险吗?能否有效治疗?怎么预防?这些内容《大众医学》不久前曾邀请权威专家谈过,借用热点,微信公众号马上推送了《〈我的前半生〉:“最强丈母娘”为何突然离世》一文。不出所料,其阅读量大大超过一般文章,达近3万次。又如,2017年4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康叔”成为热词。巧的是,营养学界著名专家于康,人称“康叔”,刚刚写了一篇《我的营养观》刊于《大众医学》,对读者非常有借鉴意义。微信公众号在这篇文章时做了一些巧妙的改编和修饰,以《厉害了,我的康叔!他的营养观,让你茅塞顿开》为题推送。结果,这篇文章的阅读量高达4.5万次,起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
3重视活动策划,加强编读互动
如果没有互动,微信公众号只是一份电子刊物而已。在如今注重用户体验的时代,科普期刊要借助微信公众号让读者参与进来,让读者阅读并转发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需要与用户保持良性的互动,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可开设用户反馈通道,定期进行汇总分析,以便及时改进。虽然《大众医学》纸质期刊拥有数万会员读者,但是编读互动相对较少,互动形式也比较单一,如电话、信件、电子邮件、健康咨询、知识竞赛、抽奖、线下健康讲座等。而微信公众号可以做到与读者点对点联系,互动更有针对性,形式也更为丰富。如:咨询问答,有奖问答,读者调查,征集健康菜谱、美食图片,请读者出谋划策,招募读者参加健康讲座、参观中医药博物馆、进行健康体验,等等。4年多来,《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开展了“新年秀”“种春天”“好医生加号”“好医生微答卷”“微信课堂”“艾文化节”“艾美食大奖赛”“敬老日”“亲子游园会”“刊庆特卖”“有奖赠阅”等100多次线下、线上活动,这些互动丰富多彩、方便快捷,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后有“发表留言”的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读者的参与度。从读者的咨询、建议和评论中,编者也可以捕捉读者需求,使内容更接地气。比如,2016年《大众医学》封面改版,一改以往明星美女封面,换为紧扣头版主题的科技图、人文图。对此,编者一直心怀忐忑,担心读者不喜欢,就在微信公众号了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读者都支持这样的“改头换面”。随着音频、视频内容越来越受欢迎,自2018年开始,《大众医学》每期都会选出部分精华文章,由编辑朗读,生成二维码刊于纸质期刊封面,以便读者扫码收听,同时将音频文件在微信公众号上,同样得到了读者的普遍肯定。由此,编者对这样的改革方向坚定了信心,对杂志定位和读者需求的把握更清晰了。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和作者,2018年初,融合科普教育、患者管理、医患沟通等功能的“专家专栏”正式上线,与微信公众号无缝对接。与期刊和公众号内容“大而全”不同,专家专栏以疾病分类,如高血压专栏、糖尿病专栏、骨质疏松专栏等。《大众医学》邀请的嘉宾医生可以在专栏内与主题相关的科普文章,可以不定期举办在线课堂,也可以对自己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加入感兴趣的专家专栏,可以阅读专栏内的科普文章,可以向专家提问,还可以查看其他读者的提问和医生的回答,与医生、患友们共同对抗疾病。这也是《大众医学》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精准科普和读者管理的积极尝试。截至2018年4月30日,加入糖尿病、高血压、乙肝、脂肪肝、甲状腺疾病等“热门”专栏的读者已有数千人。
4开通微书城,实现销售盈利
与内容制作和活动策划相比,《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在营销方面十分薄弱。不过,多种线下线上活动的粉丝积累和形式创新,逐渐催生并完善了微商城,即“大众医学微书城”。几年来,微书城从销售杂志、合订本、图书逐步发展到集纸书、电子书、杂志延伸阅读、有声杂志、活动门票等多种商品于一体,读者通过《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号即可方便快捷地订阅杂志,购买图书、不同主题的电子书和有声杂志等。2015年7月,微书城首营当月创下8000余元的收入业绩,其后年平均收入约3万元。与期刊主业收入相比,这些融媒体产品的盈利虽然尚属微利,但实现了零的突破,打破了“微信难以靠卖内容获利”的断言。此外,在纸质期刊广告业务量急剧下跌的情况下,微信公众号不断尝试广告合作新模式,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广告文章往往从真实、生动的患者故事入手,邀请权威专家介绍医学科普知识,在文中巧妙地融入相关商品信息,并精心排版制作,阅读量往往还高于一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