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学术期刊稿件匹配度探讨

学术期刊稿件匹配度探讨

发布时间:2022-03-19 08:37:41

1审稿专家匹配度现状

选择审稿专家的主要原则是专家具备合适的学术身份、匹配的学科研究方向和较强的学术实力,其中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与待审稿件学科方向的匹配度尤为重要。大多编辑只掌握专家研究方向的一级学科信息,不了解专家的详细学科方向,因此无法为待审稿件选择具有较高匹配度的审稿专家。随着学科的细化和交叉化,依据稿件的一级学科方向选择审稿专家时,经常会出现审稿专家的研究方向与稿件学科方向大体匹配,但审稿专家无法对稿件作出精准评审,审稿结果的可参考性较差,甚至还会出现误判的情况,具体表现为:(1)无法对稿件作出准确评价,评审意见集中在无关紧要的修改性评述方面,缺乏对稿件创新性方面的评价;(2)由于评审专家对稿件内容不够熟悉,细节难以把握,需要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才能大体对所评审的稿件作出相对合理的评审,审稿效率低下,无法激起审稿专家的审稿激情;(3)对稿件中存在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无法作出准确判断;(4)部分专家拒绝评审,编辑不得不反复寻找审稿专家,费时费力。为了提高审稿效率,部分编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稿件学科方向与审稿专家研究方向的高度匹配问题,选择本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熟悉的审稿专家,或从自建的审稿专家库来选择相对匹配的审稿专家审稿。但是自建的审稿专家库存在一定的问题:专家数量有限,难以全面覆盖主要学科;专家学科分布不均,存在空白学科领域与学科死角,更无法覆盖二级学科;专家地域分布不均,主要以本地熟悉的专家为主,评审结果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自建审稿专家库少有交叉学科的专家信息,专家信息无法及时更新或者更新较慢。从自建审稿专家库选择审稿专家主要基于专家与编辑部的长期合作关系,评价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部分期刊编辑部利用采编系统自带的审稿专家库进行稿件送审工作,此审稿专家库的专家人数多、学科较全、地域分布广,但其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如专家信息不完备,大部分信息较为陈旧,部分信息更新不及时;大多数专家的审稿方向较为笼统,可参考价值较低。以此作为选择审稿专家的依据,匹配度将大幅降低,严重影响审稿结果和审稿效率。稿件学科方向与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不匹配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最严重的影响是审稿效率低下,评价结果可信度较低,编辑部容易错失优质论文,因此为稿件选择高匹配度的审稿专家尤为重要。

2稿件与审稿专家匹配度概念界定

稿件与审稿专家的匹配度主要是指期刊因素集合(期刊级别、审稿时限、创新性评判、审稿流程等)、稿件因素集合(学科方向、写作规范化、创新内容等)与评审专家因素集合(学科方向、学术实力、学术身份、兴趣倾向、学术义务、审稿意愿、审稿费等)之间的匹配程度。期刊因素集合与稿件因素集合是影响专家审稿结果的两大因素,期刊因素集合和稿件因素集合中每个因子的权重不同,对专家审稿结果的影响也不同,审稿结果自然会有差异。就稿件因素集合而言,稿件学科方向与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之间的关联性最高、权重最大,对专家的审稿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专家的学术身份和学术实力是编辑选择审稿专家的前提条件,在满足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再重点考虑待审稿件学科方向与专家研究方向的匹配问题。本研究不讨论其他因素的影响,只讨论稿件学科方向与审稿专家研究方向的匹配度,以及对审稿专家学术身份和学术实力的进一步验证,以提高审稿效率与稿件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审稿专家匹配度的众多影响因素中,稿件学科方向与专家研究方向的高度匹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不熟悉稿件研究内容是专家拒绝审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专家专业不对口。匹配度高实际上就是找内行专家评审,避免外行评审;匹配度高会激发审稿专家的激情,不需要查阅众多资料就能很快对稿件进行准确评价,评审质量好,评审效率高,能准确判断稿件的创新性。笔者认为审稿专家审稿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稿件的学科方向与专家的研究方向不匹配或匹配度不高,与其费时费力勉强评审,不如不审,即使勉强评审,评审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针对审稿难、审稿结果不客观等问题,编辑应综合考虑稿件内容和学科方向,精准选择审稿专家,提高专家审稿效率。

3提高匹配度的措施

高度匹配的审稿专家对提高稿件评审效率和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谢飞凤等认为应从科学文献和引文数据库中挖掘对口的同行评议专家。笔者认为,为稿件找到合适的审稿专家,不但要满足一级学科要求,还要满足二级学科要求,甚至需要满足多学科的交叉性,这才能实现稿件的学科方向与审稿专家研究方向的高度匹配。可见,提高审稿专家匹配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优化审稿专家库的过程。实现待审稿件学科方向与审稿专家研究方向的高度匹配,首先要寻找与待审稿件同类的文献,同一研究领域内的作者一般都对同类文献有一定研究,基本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选择这类作者作为审稿专家,有助于得到客观、全面的审稿意见,识别稿件中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提高审稿效率。因此,同类文献为编辑选择审稿专家提供了方向,其作者应是编辑优先考虑的对象。文献数据库的内容来源主要为期刊学术论文、专著、专利和报纸,跨库检索功能可实现多种文献一次检索,直接找到目标文献。通过关键词搜索同类文献,找到内容匹配度较高的文献,筛选其中主要作者作为候选审稿专家,并组成候选专家群。但候选专家群中的作者并非都可以作为待审稿件的审稿专家,需要经过严格的匹配度验证。彭芳等提出建立合理的审稿人遴选标准,但选择的审稿专家需要进行匹配度验证。詹燕平等建议利用网上各类数据库选择审稿人,但并未提出具体流程和方法。笔者建议,除英文稿件外,学术期刊应尽量从中文文献数据库中寻找合适的审稿专家,不从国际知名的审稿专家库中选择审稿专家;国际知名期刊建议选择国际审稿专家,徐诺等也曾建议从WebofScience等优质数据库和全球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中选择审稿专家,这与笔者的看法相似。

4审稿专家匹配度优化路径

通过文献数据库搜寻同类文献作者,组成候选审稿专家群,但并非每位专家都适合作为待审稿件的审稿专家,需要对其各项指标进行严格验证。可以从采编系统的审稿专家数据库、国家和教育部基金项目数据库、专家所在单位官方网站对审稿专家的学术身份及学术实力进行验证,满足编辑部的审稿要求才能参与审稿工作。周洁利用大数据提出的“学者画像”包含学者学术行为和审稿行为,实际上与笔者提出的专家学术身份、学术实力部分相似,但处于动态中的学者信息需要适时验证,无法做到一劳永逸。

4.1审稿专家数据库与文献数据库的交互验证

根据待审稿件的学科方向关键词搜索文献数据库中的同类文献,将近5年文献的作者作为候选专家群,并对专家身份进行甄别。具体流程为:(1)在条件允许时剔除非优秀期刊文献;(2)剔除2年前的低被引、零被引文献;(3)剔除与待审论文相关性较低的文献;(4)批量下载并打开剩余文献,根据文献作者简介,剔除每篇近期文献中的次要作者,如低职称作者、低学历作者、在读研究生等。通过以上流程,一方面可以获得与待审稿件同类的文献,编辑可以通过比对同类文献对待审稿件的创新性作出大致评判;另一方面,编辑可以通过同类文献的被引情况分析其主要作者的学术实力,预测待审稿件的学科热门程度以及未来刊出后的被引情况。有些文献中未刊载作者的身份信息,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查询候选专家群中每一位专家具体、准确的学术身份信息。本研究利用CNKI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进行后续验证,选择该采编系统的原因在于,该系统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拥有较为强大的审稿专家库,库中专家几乎覆盖所有学科,人数众多,且能直观地看到审稿专家的身份信息及大致学术实力,便于选择。在采编系统中选择审稿专家,可以利用CNKI学者库加以验证。输入专家姓名及单位可以检索到对应的专家,大多数情况下能看到审稿专家的职称、研究方向、历史发文篇数、基金论文数、优秀期刊论文数、第一作者发文数、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总下载次数等参数,以及候选专家的学术身份信息、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实力等简要信息。但遗憾的是,其研究方向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级学科或简略的信息,甚至空缺。只有通过文献数据库查询专家的历史发文,才能了解该专家的详细研究方向。通过采编系统中的审稿专家库和文献数据库交互验证候选专家的学术身份和学术实力,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较为详尽的专家信息,但为了提高审稿效率和审稿质量,需要对审稿专家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实力作进一步验证。

4.2通过同类研究基金项目验证审稿专家

许多有学术实力作者的学术论文往往是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基金项目是学术实力的另一种体现。为进一步验证候选专家的学术实力、学科方向、学术研究的前瞻性,除从论文数据库查证历史发文情况外,还要从国家及国家各部委基金项目数据库中查证候选专家主持的基金项目,从而获得候选专家一定阶段的基金项目名称、级别、学科分类等信息。通过综合比较待审稿件的学科方向与遴选专家的基金项目及历史发文,可以确定遴选专家是否适合作为待审稿件的评审专家。最为重要的是,查询系统不但可以查询候选专家主持的历史基金项目,而且可以通过关键词查询特定时段内同类基金项目的大体情况,了解同类基金项目的全貌及研究状况。在合适的情况下,亦可将这些基金项目的主持人作为待审稿件的审稿专家,这也是一种寻找较为合适的审稿专家的重要方式。当然,并非所有候选专家都主持过国家和国家各部委基金研究项目,这种方式也不能保证候选专家基金项目的全面性,因为只能查寻到国家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基金项目,但这为编辑有效验证专家学术实力提供了一种途径,再次验证了稿件学科方向与候选专家研究方向的匹配度。

4.3通过审稿专家所在单位官方网站验证

可利用文献数据库和基金项目数据库验证候选专家的发文情况、基金项目研究状况、学术实力和学术身份。但由于数据库中专家某些信息是静态的,甚至是多年以前的信息,与专家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候选专家信息的准确度,及时补全重要信息。为了彰显、宣传单位的研究实力,许多学术研究单位都建立了官方网站,期刊编辑可借助相关网页查询到候选专家的最新身份信息(年龄、学历、职称、职务)、研究方向、学术实力、学术发展历程、学术活动和重要学术成果(历史发文数量及级别、专利和基金项目)。通过专家所在单位的官方网站,编辑可以进一步验证专家学术身份、学术实力和研究方向,查缺补漏,订正修改。从文献数据库中查询与待审稿件学科相同的文献,目的是了解同类文献的概貌,遴选出合适的审稿专家;通过同类研究基金项目验证,可以知晓候选专家的学术实力;通过候选专家所在单位的官方网站可以收集遴选专家更为详细的身份信息并验证其学术实力。如果候选专家职务较高或学术身份较高(如院士、长江学者等),因此类专家公务繁忙,建议编辑将其从候选专家群中剔除。根据笔者经验,选择职务和学术头衔较高的专家评审稿件,经常出现不审不回复、勉强评审但结论过于简单的情况。因此,建议选择学术实力强、学术身份合适、研究方向高度吻合的非高级职称的中青年评审专家,以在提高审稿效率的同时获得良好、准确的稿件评价结果。